在课堂上,不少同学忙于记笔记,而没处置好听、看、记和思的关系,顾此失彼,从而影响学习成效。现就同学们在数学笔记中存在的几种误区进行剖析,以帮助大伙提升记数学笔记的效率。
误区之1、笔记成了教学实录 有些同学习惯于“教师讲,自己记,复习背,考试模仿”的学习,一节课下来,他们的笔记总是记了几页纸,成了教学实录。如此做忽略了老师的一些精彩剖析,对常识的理解肤浅,增加学习负担,学习效率反而减少。上课要以听讲和考虑为主,并简要地把教师讲的思路记下来,同时,要记下我们的疑问或闪光的思想。如老师讲定义或公式时,主要记常识的发生背景、实例、剖析思路、重点的推理步骤、要紧结论和需要注意的地方等;对复习讲评课,重点要记解题方案(如审题办法、思路剖析、最佳解法等)与典型错误与缘由分析,总结思维过程,揭示解题规律。记笔记时,不要把笔记本记满,要留有空间,以便课后深思、整理,如此既能够提升听课效率,又有益于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。
切记切记:听记结合,听为主,记为辅!
误区之2、笔记本成了习题集 有的同学的数学笔记本,是高考考试考试试题大全与一些解题方法、一题多解之类的集锦,极少涉及要点之间的联系、思想办法的提炼及解题方案的整理,没我们的钻研体验,笔记本成了习题集。如此一味做题抄录,不认真领悟其中蕴含的要紧数学思想和办法,是学不好数学的。 少量典型习题及其解法要记,但不可以就题论题,而是要把重点放在习题价值的挖掘上,即注意写好解题评注。易错之处或要紧的解题思想,要用简短精炼的词汇作为评注,把闪光的智慧用笔头记下来。隔一段时间后,再把它们拿出来推敲一番,总是会温故知新。切记切记:笔记应成为自己研究数学的技巧!
误区之3、笔记本成了过期“期刊” 有的同学的笔记本好比过期期刊,没发挥应有些用途。事实上,好的笔记是课本常识的浓缩、补充和深化,是思维过程的展示与提炼。合理借助笔记可以节省时间,突出重点、提升效率。当然,还要常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,打造有个性的学习材料体系。如可以分类打造“错题集”,整理每次训练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,并作分析;还可以将笔记整理为“妙题巧解”、“办法点评”、“易错题”等类别。只须如此不断扩大成就,就能克服“盲点”,走出“误区”,到了紧张的综合复习阶段,就会看上去轻松、有序,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,把所学常识系统化、信息化。
切记切记:数学笔记要常用常新!